河北 高速公路十年 更快、更便捷、更温馨
时间:2012-11-02 20:26:17 来源:川北在线综合报道
2002年年底,河北省高速公路里程是1591公里。十年过去,如今河北高速已达总里程4804公里,新增3213公里,居全国第3位。随着承秦高速(秦皇岛段)的年底通车,河北高速今年达到5000公里已无任何悬念。
目前,河北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已经超过日本、法国等发达国家水平,实现了全省11个设区市和95%的县(市、区)30分钟上高速。
实际上,河北高速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顺畅,更有经济的繁荣,生活质量的提高,幸福指数的提升。
距离“近”了,心贴得更近了
张洪革今年41岁,他对记者说,他是南宫人,“但也算半个北京人了,2003年起到北京工作。”
张洪革工作的地方是北京永兴基业轮胎有限公司,他的工作是给老总开车,“老总是我老乡,也是南宫人。”
在大广高速没修通之前,感觉自己的生活总是在“赶”。张洪革说,那时从南宫到北京,有两条路可以选择,一条是106国道,另一条是走青银高速绕道京港澳高速,106国道有时路况不好,要走四五个小时,而走高速由于绕远,时间也得4个小时,“时间都花在路上了”。
大广通车后,张洪革深切体会到了大广的好处,“从我们县城到北京公司,两个小时多一点就到了,时间充裕得很。”
此外,张洪革还有一个感觉,大广高速拉近了他和家人之间的联系。“老板是个生意人,时间抓得非常紧,以前拉着老板回南宫,好多时候都是当天就回,在南宫呆不了多长时间,我跟家里人基本碰不着面,都是打电话联系一下就算了。现在呢,回到南宫,都是在家里吃晚饭,吃完饭后和孩子再交流一会儿,然后出发回北京,一点儿也不晚。大广高速就好像给我们家修的,使我们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。”
百姓心中的天路,要想富,先修路。
如果说,大广高速的修通让张洪革与妻儿团聚的次数增多了。那么,即将竣工的承秦高速,在燕山脚下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镇沙河村村民们的心里,意义更大,他们将其称为“天路”。
张明春是连续五届的沙河村村主任。他告诉记者,从沙河村到秦皇岛,走国道需要4个小时,到承德时间还要长,需要5个多小时。
张明春说,沙河村有3347人,没有集体企业,收入主要靠水果、蔬菜的种植。“我们这儿的水果可好吃了。”张明春说,秦皇岛昼夜温差大,特别适合水果的生长,沙河村生产板栗、苹果、安梨,“尤其是安梨,酸甜酸甜的。”
水果的运输主要靠汽车,张明春说,主要销往承德和秦皇岛,可是走国道都得四五个小时,非常不方便。
遇到下雨天,路况不好,生产的东西运不出去,只能白白损失了。现在好了,承秦高速的修建让整个村里的人充满了希望,“村里人都盼着早日修通,都称之为‘天路‘。”
“承秦高速给我们带来的将不仅仅是快捷,更是财富。”张明春说,“高速路修通后,我们到承德、秦皇岛一个多小时,而且路还不颠簸,蔬菜水果可以保持刚摘下来的品相,可以卖个好价钱。以前村里一年的产值是6000多万元,高速修通以后能达到多少我不好说,但可以肯定,一定会提高不少。”
焦虑与幸福
十年前,河北的高速公路只是连接大城市的主动脉,十年的发展建设,河北已经形成了高速公路网,阡陌从横。“我很庆幸,河北省高速公路的大部分建设,我都参与了。”封晓黎,这位河北工大毕业的高材生说,“当时报志愿的时候,胡乱填了一个道桥专业,只是想毕业后好找工作。工作这么长时间,我很庆幸当时的选择,当行驶在自己修建的高速公路上时,那种幸福感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。”
封晓黎1996年毕业,现在是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主任,“毕业后就参与了京秦高速的修建,后来又参与青银高速和邯长高速的修建。到了工程管理部后,所有的省管高速公路建设都有我的足迹。”
谈及10年来高速公路的建设,封晓黎说,这十年来,河北高速建设势头迅猛,突破1000公里我们用了13年,从1000公里到2000公里,我们用了6年,从2000公里到3000公里,我们用了3年,从3000公里到4000公里,我们用了两年,今年肯定突破5000公里。
这中间经历了几个转变。封晓黎说,十年的建设,我们是从平原到山区,从新建到改扩建,从单一地质条件到复杂地质条件。可以说,修建高速公路的难度越来越大,成本越来越高,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。
封晓黎个子不高,皮肤是健康的古铜色,他说自己很少生病,由于长年在工地上奔波,他练就了一个好身板,“我们是修路的,去的地方都是不通车的,全靠两条腿走,一天走10公里是平常事,也就是两个标段。”
工作近20年,身体只出过一次毛病,就是修青银的时候流鼻血,捂都捂不住,但那是急的,并不是身体不好。封晓黎说,他每年都是单位的先进,曾经获得过修建河北高速公路的先进个人,“当时是省长颁的奖,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事情。”
更快,更便捷,更温馨
经常走高速公路的人都知道,十年来,在河北高速公路上行驶是越来越快,越来越便捷了。“这得益于高速公路收费体制的几大转变。”河北高速石家庄裕华路收费站口副站长安艳敏说。
十年前,安艳敏在石安高速石家庄南主线收费站工作,“当时收费体制是各条路都各自收费。比如,从北京到邯郸,京石高速收一次费,石安高速还要收一次费。经过几条高速就收几次费,也不按现在的公里数收费,按的是区段。比如,从柏乡上高速,和从邢台北上高速,收费的金额是一样的。这样,走的路长沾光,路短的就吃亏。”
2005年12月16日零时起,河北高速一片区实施联网收费,撤销了一些高速公路上的主线站。联网收费让大家上高速只需要一入一出,避免了“人为添堵”,也使大家在高速上行驶得更顺畅了。安艳敏说,“由于实行联网收费,石家庄南主线站撤销,我就是从那时候调到裕华口收费站的。”
“随着联网收费的实施,计费方式也改为按实际行驶里程计算,操作手段也由手工改用‘一卡通‘。这使得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大大提高,收费管理更加科学,更加公平合理。”安艳敏说,“从那之后,为了让人们行驶更顺畅,我们在2010年又推出了ETC通道,实现不停车通过,上下高速更快、更顺畅了,后来又实现了ETC京津冀联网,就更方便了。”
安艳敏清楚地记得收费系统的几次大事件,“除了上面说的,高速还有绿通政策,鲜活农产品上高速是不收费的,还有今年开始的中秋国庆期间7座以下小型客车免收费通行,我们这里就没堵车。”
作为一名收费工作者,安艳敏认为,改变最大的是理念。最早的时候,高速收费被看做是一种管理,“上高速交费是理所应当的,我们就是管理人员。在这种理念下,与司乘人员的矛盾时有发生。2002年后,我们的理念在逐渐地转变,我们也由管理人员变成了服务人员。”
“可以说,在河北高速上行驶,是越来顺畅、越来越温馨了。”安艳敏说。
隐形的改变
省高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建设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,强力拉动了钢筋、水泥、石油冶炼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同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平台,对扩大内需、拉动经济发展作用显著。此外,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,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,与普通公路相比可缩减25%-30%,提高了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。加快了沿线区域经济发展,像一块“磁石”将资金、人才、项目、技术等吸引过来,形成了沿线产业带和城镇群。
实际上,这是显性的改变,还有更多隐形的改变。
“这十年来大规模的修建高速,受益最大的是我们运输公司,还有广大的乘客。”石家庄运输集团的吴处长对记者说,“十年前,石家庄运输集团几乎没有高级客车,路况不好,容易坏,现在我们 的客车占到近40%,其他的客车也都是有电视,有饮水机,可以说,乘客们越来越享福了。”
吴处长对青银高速的修建印象最深,以前跑济南,有两条线路。一条是走石黄高速,到德州转往济南,很绕。还有一条就是走国道,从赵县、宁晋、新河等地过去,一趟下来,要走七八个小时。现在青银高速一通,到济南只需4个小时。“我们以前司机到济南都需要住一晚上,济南那边提供住房。他们司机到了我们这里,我们也给他们提供住房。相互的。现在一天就可以打来回,不用住了。我们把这几十间住房都租出去了,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再加上一天打来回,我们的运力相当于增加了一倍。”
“这还不是主要的。”吴处长说,“十年来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,让我们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转变。以前不走高速,司机可以随时停车拉客,票款根本无法控制,所以采取的都是承包方式。这十年来,高速公路越来越发达,我们凡是通高速的车,都实现了公车公营,我们只需要在高速口查一下就可以了,因为在高速上不可能再停车拉客,连乘务员都省了。”
安迎端是石运集团的一名货车司机,他对记者说,不通高速前,他们去送货,都要先派人开小车探路,现在省了,车在高速上行驶,不容易出毛病,现在都是以养护代修理。以前在底下跑,喝口热水都难,现在去服务区,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了。
“但我觉得高速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变化是精气神儿。”安迎端说,“以前我们货车司机跑底下的时候,车况不好,车老是需要修理,把衣服往地下一铺,人就钻进了,身上也到处都是油味儿,感觉非常不好。你看,我现在穿的衣服,不说有多好,但干净,心眼里也痛快,你说是不。”安师傅说着这话,哈哈地冲记者笑了起来。
投稿:chuanbeiol@163.com
点击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