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境生活杂志:大山深处的特殊“军营”
帮助政府照料伤残军人儿子的拥军模范罗长姐
1998年的“八一”建军节,新华社通稿《用母爱搭建的军营》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——在鄂西南的大山深处,有一座由母子二人组成的特殊“军营”。转眼15年过去了,那座“军营”如今怎样了?
儿子在部队因公受伤
她叫罗长姐,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,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家族女人。
这里的土家人取名很讲究;男孩后面一个字是“宝”,女孩后面的一个字是“姐”。她是罗家的长女,于是得名“罗长姐”。
1974年秋天。在湖北宜昌开往四川涪陵的客轮上,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双眉紧锁,神情凝重,她就是罗长姐。尽管两岸枫叶满山,景色迷人,却不能让她的心情轻松一些。
原来,两天前,罗长姐接到儿子祁才政所在部队的来信,说祁才政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时受伤,并身染重病,请她前往探视。焦急中,罗长姐匆匆打点行装出发。
1968年冬天,不到18岁的儿子突然恳求她说:“妈妈,我要当兵。”其实,罗长姐早就知道,之前儿子已悄悄到镇上报了名。儿子大了,就像林中的山鹰,总有离开母亲飞走的那一天。当“参军光荣”的大红花戴在儿子胸前的时候,寨子里的乡亲们打起花鼓、吹起唢呐前来送行。儿子的心里装满亲情装满喜悦,挎包里塞满了核桃、板栗、花生、鸡蛋。
到了成都军区,儿子被分到一支具有英雄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部队里。练兵场上他生龙活虎,军营内外他严格律己,很快成长为一个政治合格、军事过硬的 士兵。一次比武,他被首长看中,调到了司令部警卫排。几年时间,他一次克服困难传送军内绝密文件,一次只身勇擒越狱逃犯,让他成了部队的荣耀,两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挂在胸前,两张立功喜报至今还贴在堂屋中间。乡亲们赞美的话语,姑娘们含情的目光,让妈妈为儿子骄傲。稍有空歇,她总是把立功喜报看了又看,把“军属光荣”的匾牌擦过一遍又一遍。
在部队上,儿子省吃俭用,连一斤糖一块肥皂都积攒下来寄回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