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治档案“整容”须下四味“猛药”

时间:2015-06-29 14:11:52 来源:川北在线
  近几年来,社会上关于干部档案造假的新闻层出不穷。在中纪  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 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,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,有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,涉及的干部主要是通过在档案中修改年龄、增删学历、履历,将背景材料整体“洗白”等方式将档案全部或局部“整容”。
 
  可以看出,档案“整容”的背后,折射出的是个人诚信的缺位。档案是干部的一份诚信名片,而造假则是一种严重的失信。试问,一个干部,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去,而为一己之私对档案“整容”,又如何能为百姓谋福利?即便侥幸过关,贪得一席,如此弄虚作假之徒,又岂能因才学而长居该位?倘若管理严密,将干部档案晒于阳光之下,众人监督之,作假者又岂会有机可趁?
 
  目前,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、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,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,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“亮剑”。不可否认,我们已经看到相关部门正重拳出击,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,才是重中之重。笔者认为,要根治干部档案“整容”,尚须以下几味“药方”:
 
  严加处罚之“苦”药。干部档案造假泛滥一个重要原因是违规成本太低,几乎都是警告、诫谈、免职等内部处理,更轻的则可能仅仅是政治前途暂时遇阻。却有意或无意忽视了档案造假涉嫌伪造国家公文、证件、印章罪这一严重的法律问题。试问,老百姓因购买制作假公章、假证件被抓,尚且追究刑责,而官员档案造假性质更要恶劣得多,社会影响及危害性也更大,却是为何免遭刑责?因此,唯有对造假“零容忍”,加强处罚力度,才能让造假者望而生畏。
 
  透明监督之“酸”药。干部的履历信息不够公开透明,让公众难以看清,这就为造假者给自己打上各种合格标签提供了可能。严把档案材料“入口关”,引入公示制度,强化社会、媒体监督,使假人事档案无法蒙混过关。另外,要尽快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,即使干部异地交流也能实现查询,有助于改变人事档案的“黑箱”化管理模式,增强透明度,也能避免档案管理部门因人手原因造成档案丢失、被盗现象。
投稿:chuanbeiol@163.com
点击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