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在为问题饮料“傍名牌”撑“保护伞”?

时间:2015-06-28 09:14:05 来源:川北在线原创 禁止转载
    文/赵荪愚
 
  记者日前暗访发现,开封市一家民营饮品企业“傍名牌”生产销售问题饮料长达五年,其“李鬼”饮料销售网络遍布全国。目前涉事企业已被要求整改,但大量问题饮料未被查封,不知去向。(6月21日  新浪网)
 
  一瓶小小的“问题饮料”,一个有证有据的违规生产,虽然涉事企业问题多多,却依然面临“查处难度大”尴尬,多个部门管不住“一瓶”问题饮料……这样的现状令人堪忧,谁来保护大家“舌尖上的安全”?
 
  试想一下:一个饮料生产企业,灌装车间内满地污水,苍蝇横飞,几名妇女正在往灌注机上摆放空瓶,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装备……民众喝的“鲜榨芒果汁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
 
  生产的。虽然这样的生产是违规的,但五年来,该企业依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违规生产,并且涉嫌“傍名牌”,但并未被有关部门责令整改、关停。真不知道这个企业的日常监管是如何过关的,这样的产品由谁来保证质量?这背后的“真问题”值得警醒。
 
  首先,相关部门“不作为”。作为一个生产“鲜榨芒果汁”饮料的企业,如此明目张胆“傍名牌”行为已经存在5年时间,工商机关却以“主要他们生产的这些产品不在开封销售,未曾发现。”为由,企图将自己责任推得一干二净。而当地的食药监部门却只发相关生产许可证,却未到实地进行考察,只管收钱,而未认真进行监督,以致让这些企业钻了空子。
 
  其次,地方保护主义盛行。一些地方为了经济的发展,牺牲环境代价,牺牲百姓健康是常有之事。为了企业的正常运营,对企业违规生产视而不见,甚至充当“保护伞”。这也助长了一些企业“傍名牌”制假造假的嚣张气焰,结果却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直接伤害,得不偿失。如何履行好监管职责,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出世,需要相关部门动真格。
 
  最后,九龙治水的体制弊端、。以食药监局为例,食品生产许可证由省局颁发,可省局又不负责对企业生产的环境条件、卫生需求、厂房场所进行监督。使得相关部门在监管时,注重文字材料,而对实地检查把关不严,给一些生产企业提供了空子可钻。所以造成了一些企业手持许可证,却长期违规生产的乱象十分突出。
 
  多部门管不住一瓶“问题饮料”,这是社会的悲哀,这与政府部门为民务实的作风格格不入,与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目标相差甚远。相关部门还需多反思,多接地气,拿出真行动来,切实为人民的食品安全把好“关口”。
投稿:chuanbeiol@163.com
点击展开全文

你遇到过鬼打墙吗,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