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贫干部四大“困惑”当如何破解?

时间:2015-06-25 16:51:22 来源:川北在线原创 禁止转载
  
 
    文/伍文胥
 
  在中国,作为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,已有43万干部被选派到贫困地区进行驻村帮扶。这些扶贫干部多是70后和80后,他们面临的贫困现状和问题,可能是山外的你无法想像的。(新华网,6月23日)
 
  “2020年如期脱贫”这是党和国家对全国贫困群众的庄重 ,然而离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仅仅不足5年,各级地方和广大干部面对的扶贫任务异常艰巨,事实上,为了推进扶贫工作更为扎实有效的开展,国家在体制机制上作了很多创新,而选派干部驻村扶贫正是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。然而,扶贫干部纵然甘心埋头苦干、决意在基层扶贫工作上闯出广阔天地,也存在“不能呼吸的痛”,面临着山外人无法想象的四大“困惑”,成为扶贫攻坚、“如期脱贫”的最大障碍。
 
  扶贫干部面临的四大“困惑”是什么?一是致贫因素多、贫困程度深、扶贫压力大。对于扶贫工作来说,穷不是问题,即使家家都穷,但为什么穷才是问题。许多地方,穷是成片的,几代人都一贫如洗,令人感到积贫难返的窒息,更为触目惊心的是,长期贫困造成的一些人落后的生产生活状态和呆滞麻木的精神状态,丧失了生机活力。二是守着“金饭碗”讨饭吃,寻找贫出路困难重重。一些贫困实事上人为因素多,客观因素少,主动因素多。事实上,不少所谓的贫困地区,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,但一则当地人无开发资源的头脑,二则政府无配套政策措施扶持。三是脱贫考核成了“数字游戏”,驻村帮扶没有“驻”进去。一些地方或干部扶贫,并不是“真扶”,在意的只是上级考核,会否影响自己的“政绩”,加上扶贫压力的确大,一些驻村扶贫干部没有脱岗专职从事扶贫,三心二意,岂能全心扶贫?由此,监督不严、考核作假,似乎成公开的秘密。四是扶贫干部带不来项目和资金,不受当地老百姓欢迎。结穷亲让群众感到亲切,但时间久了,如果不能给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和实惠,扶贫干部的能力自然遭到质疑,当然,这或许不仅是扶贫干部个人能力与作为的问题,也与扶贫配套政策、措施不完善相关。
投稿:chuanbeiol@163.com
点击展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