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划需具备8点素养 做好内心修炼
一、什么是策划
1、狭义策划与广义策划
从狭义来讲,是指游戏开发中具体的工作岗位。如文案、系统、数值、关卡等。往开了说,一次旅行,搞一次双11促销,古代的军事谋略,也都是策划的活。
PS:之所以要聊广义上的策划,是因为我这里谈的策划的自我修养,并非专业技能的提升,这里先提醒一下。
2、策划的定义
策划是一种策略、筹划、谋划或者计划、打算,它是个人、企业、组织结构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,充分调查市场环境及相关联的环境的基础之上,遵循一定的方法或者规则,对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进行系统、周密、科学的预测并制订科学的可行性的方案。
日本策划家和田创认为:策划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佳效果的智慧,它是一种智慧创造行为;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认为:策划是一种程序,“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”;更多人说策划是一种对未来采取的行为做决定的准备过程,是一种构思或理性思维程序。
让我们抽取上述文字中的元素:个体或组织,通过调查,遵循方法与规则,对未来发生的事情制定方案,以达到目的。
即:策划是制定方案的过程。
在此过程中,我们需要关注“自身、目的、信息、方法”(信息=调查所知环境与条件)。PS:这里的四要素暂且用着吧,可以方便理解后面的一些内容。我所理解的“行为过程”四要素与此有些不同,以后另外开贴聊,这里不串主题了。
二、策划需要具备的特质
1、探求事物本质的渴望
在写这篇文章前,我想了很多天:策划需要具备的特质是什么?这些特质中,最根本的特质是什么?我试着对所有有价值的优点进行“逆推”,去探寻一个优点是因何产生的。而最终发现:逆推事物,就是探求事物的本质。而正是这一点,让人类可以透过表象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,进而去发现、创造。我们所有已知的事物,无不是在这一点带动下所产生的——火、种植、化学能、电能、核能、历法、宗教、科学……。 获得这种渴望,并使其融入血脉。是策划必须具备的特质。它会使你“相信自己所有所见、所听、所知,都是表象,在其背后仍有未知的规律在其作用”。这种想法会鞭策你不断向前。
PS:这里要提一下佛家的“因果论”,所有的果都有其背后的因。道理等同。以下观点是逆推之后再顺序整理的过程。
2、相信、承认自己在某方面是无知的——谦虚
探求事物背后未知的规律,即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是无知的。保持谦虚的心态,才能够有所反省、进步。
3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,去对待其他人的意见——倾听
既然在某方面是无知的,倾听别人的意见就是非常好的了解问题、获取信息的途径。我喜欢拿自己的“骰子理论”去比喻:一个骰子,你可以看到一个面、两个面、三个面,但你无法同时看到四个面。当别人说他看到了6,而你没有看到,这不能证明别人是错的。这不是争论的时候,反而是整合双方观点,去再次探查事物本质的时候。
争论不解决问题,它只是基于口才、职位、甚至嗓门,使得团队选择了一个片面的观点。倾听、包容、分析,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。最终的方案,可能不是A,也不是B,而是基于A、B两种观点融合之后形成的C。
4、放弃自我立场,以“正确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”为立场
所有的观点都是基于立场,但凡是立场,总是片面的。“我的观点是错的”,承认这一点非常困难,因为这代表自我被否定。但如果是以这样的态度,情况就会完全不同:“我提出一个观点,其他人也提出了观点,最终我们要结合多人的看法去制定出一个好的方案”。人们习惯在形成观点的时候,就把观点的对错关联到自身能力的高低上。其实团队中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想法,如果认为别人的想法就一无是处,想想也是太自大了,不是吗?
5、逻辑思维
当你客观的把所有人的观点不分彼此的纳入你的大脑后,就是逻辑思维登场的时候了。
6、想象力
…过逻辑思维,你所获得信息最终会形成一些结论。尝试在大脑里想象这些结论运行的结构、条件、过程、结果。这能让你比别人更早更直观的了解结论的价值。如果头脑里比较模糊,可以用纸笔辅助去做这件事。
PS:在这方面最强的当属尼古拉·特斯拉。据说他可以在想象世界中模拟自己的设计让他们运转,并不断地进行调试,而其结果与实验室中的完全一样。
7、管理统筹
…过调查、讨论等环节,最终会有一个“有形的目标”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你需要在“计划、组织、领导、控制”这4个方面去管理统筹所负责的事务。
8、不断学习
其实,当你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是无知的时候,当你可以谦虚心态去倾听的时候,你肯定能做到不断学习了。这里再强调一下。
小结:
上述这些特质,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去应用、锻炼。而在工作中,最常见的是会议中的争论了。1~5条,基本上都可以在会议中看到正面、负面的情况。与这8条对立的,大家自行去对照吧,再写就重复了。另外还有一些别的特质,相对不那么重要,或与上述有些重合,也不再赘述。
我曾和人聊“游戏开发最重要的是什么?”他说是“学习”,我当时说是“做出正确判断”。在这里算是解释的更清楚了一些,就是3、4条的倾听与立场问题。游戏开发中绝大多数的问题,都是倾听与立场带来的问题。在这里,更多是内心的修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