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10万台
工信部、发改委、财政部联合印发,并于27日公开发布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,明确提出“十三五”期间,机器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,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。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10万台,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。
不知不觉中,机器人正向我们走来。它们不再只是机械手、自动化的代名词,而是变得更加智能与灵巧。在由机器向“人”演变的过程中,它们将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,服务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。
比如,外出的你无需担心家里老人无人照顾,智能护理机器人将破解养老困局。规划提出,到2020年,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。在生活方面,包括助老助残、家庭服务、医疗康复、救援救灾等在内的多个领域都将出现机器人的身影。在生产方面,工业机器人也将向中高端发展,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。
被视为产业“短板”的核心技术也将迎来突破。规划提出,到2020年,机器人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。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,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。包括伺服电机及驱动器、控制器在内的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。“这意味着机器人将具备感知、认知甚至交流的能力,可靠性也将提高,越来越值得信赖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说。
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,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、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。和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中国,蕴藏无限可能。提早布局未来市场尤为重要。
为此,规划特别提出将组建面向全行业的机器人创新中心,积极跟踪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,抢占发展先机。规划提出“三提升”: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、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。工信部联合发改委、财政部,将在财税等政策上对机器人产业予以倾斜和支持,合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,推动产业持续降发展。
面对越来越“超能”的机器人,你是开心,还是担心?
接受挑战,应对挑战,这是人类的特质。也正因为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更多的潜力和价值等待我们去挖掘,未来的生活将更加美好。就像汽车发明之后,我们的双脚并没有被取代一样。对机器人的到来,我们无需过度担忧。然而,对规范产业的降发展,却要敲响警钟,谨防科技的垄断容易使一些公司成为“独立王国”,而忽略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。
机器人还不至于“变坏”,倒是应该警惕生产机器人的人动了“歪心”。当务之急,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与道德建设,防止巨大商业利益带来的道德真空,以使科技更好地服务社会生活。
当然,机器人产业的发展,不可避免会使一些行业受到冲击。不妨把这当做动力,敦促我们前行。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,都会带来产业的更迭和升级。一些产业被淘汰,一些领域被打开。面对这样的挑战,人类从未停下过对新技术追求的步伐。也正是在迎接这样的挑战中,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被激活。
延伸阅读
你的“大白”正在配送中……
“你好,我叫大白,是你的私人降助手。”还记得电影《超能陆战队》中那个为主人问诊治疗、排解烦恼的机器人大白吗?也许在不久的将来,他会从荧幕中“走”下来,成为我们中的一分子。
你我身边已有它们的身影
一年前电影上映时,我们还在为“大白”的智能感到震撼。如今,类似的机器人已“走”出荧屏,来到人间。
近日开幕的广交会上,海尔展区就有这样一个“暖男”等着你。这位名叫Ubot的机器人约60厘米高、有一双大大的“黑眼睛”。它可以帮你开空调、定闹钟、报天气,还可以跳舞说笑,甚至查看家里有没有漏水。
不想扫地?没问题,机器人可以帮你;擦玻璃危险?OK,机器人可以搞定;迎宾机器人、教育机器人、医疗机器人……在我们身边,机器人虽然没有“大白”那样强大,但也在努力变得“聪明”与“体贴”。
“只要是社会生活需要的领域,就会有相应的机器人出现。在科学考察、医疗康复、教育娱乐、家庭服务等领域,服务机器人已研制出来并实现应用。到2020年,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。”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。
在工业领域,机器人也是“遍地开花”,几乎渗透到每个行业,覆盖各种规模企业。
在宝马沈阳工厂焊接车间,火花四溅的自动化流水线上,近700台进口机器人屈臂摆身,穿梭忙碌;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生产线上,十几台机器人搬运重物,“行走”自如。
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人工。在珠三角地区,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年均增长30%。工信部预计到2020年,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10万台。
更多“新”机器人向我们走来
“机器人正在由机器向‘人’转变。”业内领军企业沈阳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说,这不仅意味着机器人拥有更拟人的外形,而且会更加智慧和灵巧。
首先,它们会有一个聪明的大脑。参与规划研究制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告诉记者,到2020年,以人工智能、深度学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将率先取得突破,机器人将拥有更强的感知能力。
率先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说,目前机器人在语音和文字识别等方面已经达到很高水平。随着 度、灵敏度、信息化程度持续提高,“人机差距”将不断缩小。“不久的将来,机器人的‘智商’将比肩人类,没准每个家庭都会配个‘机器人助理’,人们使用机器人就像使用手机一样方便。”
聪不聪明,“大脑”说了算;听不听话,芯片有发言权。辛国斌说,随着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的不断突破,未来机器人的“心脏”会变得更强大,可靠性和协调能力将大大提高。国产机器人产品性能和质量会达到国际同类水平。
此外,随着一系列更耐磨耐热、安全环保的新材料投入应用,在外形上,机器人也会拥有更高的“颜值”。
将有哪些机器人来到我们身边?规划给出了答案:未来五年,手术机器人、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、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率先取得突破。
“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加注重解决社会和产业问题,服务国计民生。既要做人所做不到的事,又要提高效率。既有专业水准,又能当好‘万金油’。”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特别提到,除了在某个领域扮演“专家”,未来协作型机器人也将出现,可根据需要增减关节数量更换工具,实现对不同任务的应用。
“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灵活‘雇佣’机器人。”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张国军告诉记者,他正在筹划购买15000台机器人,成立大型设备租赁中心。“没准以后,机器人也需要个中介公司,配备个经纪人呢?”他说。
机器人也有“诗和远方”
与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并行的,则是产业创新力不强、高端产品缺乏、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顽疾。李东说,相当一部分国内机器人厂商在演绎进口零部件、国内组装,然后推向市场的“简单拼凑”模式。代表高水平的6轴以上机器人,外资品牌占85%;占机器人价值量70%的设备仍然依赖国外。
“不能光顾着‘低头赚钱’,还要去关注‘诗和远方’。不要传统机器人还没跟上,新一代机器人发展的良机又错过了。”李东说。
参与规划起草和制定的专家们指出,无论解决产业现有问题,还是抢占未来发展话语权,都需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,把精力花在基础性创新上。当下出台机器人五年规划,更有探究前沿科技、呼唤原始创新的意味在内。
“规划特别提出根据机器人‘族谱’进行创新,而非具体的产品。就是要引导企业把思路放开。”曲道奎说。此外,规划还有一大亮点,就是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,组建 的机器人创新平台,提早布局新一代机器人技术。